背景介绍
莱茵书院成立于2014年,得到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教育部支持,归属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依托教育部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同济大学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学院等中德合作平台。至今已经为机械工程领域培养了200多位学生。鉴于德国在机械工程领域、制造业和未来智能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并且在这些领域为全球培养了诸多高水平人才,莱茵书院始终践行着德国工程师培养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相结合的高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深与德国精英理工大学在教学、科研和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目标
莱茵书院学生的主修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该专业已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本专业对标中德卓越工程师标准,面向未来智能科技和绿色能源领域,采用具有工业4.0及智能制造特色的德式机械基础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技术前沿、深基础、宽口径、德英双外语和国际视野,贯通本、硕、博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学贯中欧国际行业精英,并为中国一流大学、德国精英大学和智能工程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办学优势
1. 优质的办学平台
莱茵书院以优质的中德合作平台为办学平台,共享平台上中德共建项目。平台目前有:
l 被中德两国政府称为“共同落实高校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的同济大学中德学部。
l 由校长领衔的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重点实验室“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
l 由校长领衔的中德学院。
l 由校长领衔的中德博士生院。
l 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l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中德机械工程中心。目前中德中心平已建成中德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中德智能工程机械中心、中德绿色能源工程中心和中德智能与绿色创新实践基地。
相关链接:莱茵书院德国线上行活动
图1. 2021年疫情期间开展德国线上行实践活动
图2.德国工程院士葛兴福教授开展学术讲座
图3.德籍教师Ehrmann博士在疫情期间给学生线下授课
图4. 中德学院职业导师计划
2. 高水平师资
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中德师资队伍。3位德国工程院院士和10多位德国综合性精英大学教授组成兼职教授团队。由院长领衔,14位优秀教师组成了全职教师团队。中德双方教授共进课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
3. 本硕博贯通优势
目前中德中心平台已经将莱茵书院(本科生培养阶段)、中德硕士项目和中德博士项目的课程系统,教学内容和培养大纲进行了贯通优化,形成4+2.5年本硕贯通培养(中德双硕士学位)和4+5.5年本博贯通(中德双博士学位),缩短了学生修业的时长。中德硕士项目和中德博士项目是非强制的,学生按个人意愿选择工作或继续深造。
相关链接:中德硕士项目介
4. 双外语、双轨制、双体系
德英双外语:德语教学对标德国精英大学升学要求。
双轨制:本科培养和研究生培养融合兼顾,双轨并行以提供学生更多可能。
双体系:德式体系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课程体系并行。
5. 艺术人文熏陶
中德合作平台上的所有艺术和人文活动,均向莱茵书院学生开放。每年,除了院士讲座、德国线上行、职业导师计划等学术科研活动外,中德机械工程中心会定期举办啤酒节、线上线下文化交流、艺术节、中德音乐节、迎新活动等。
图6. 中德机械工程中心周年庆祝活动“中德花园啤酒之夜”
图7. 德国夏令营活动
学生出口
截至2022年3月,书院毕业生共125人,其中55人在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继续研究生学习,39人在德国慕尼黑工大、柏林工大、德累斯顿工大等综合性精英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11人在苏黎世理工等欧美综合性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3人进入中石化、网易、特斯拉、斯伦贝谢、盛大等公司就职、另有7人准备考研或留学申请。
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宽泛——未来传统制造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各行业正在融合发展智能机器人及人机协作产业更新,智能建造与绿色建筑产业正待优化。因此本专业学生就业领域涵盖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行业,汽车、军工和大飞机等传统制造行业,应用人机交互和智能化革新的全行业以及建筑施工、环保装备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