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
综合评价
高校专项
保送生
艺术类
体育类
港澳台侨
插班生
第二学士学位
同济大学2022年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2-05-27 23:59:28 3401次浏览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做好2022年度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校2022年在部分专业招收全日制普通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按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招生简章。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制二年,招生计划不超过40人。

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 学院 本科就读学科门类要求 体检要求
临床医学(灾难医学方向) 0-4 医学院 医学类(不含临床医学类各专业)
生物信息学 0-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学、工学、医学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0-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学、工学类
地质工程 0-4 土木工程学院  
海洋技术 0-4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应用物理学 0-4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0-4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0-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4 工学类  
智能制造工程 0-4  

注:体检要求栏内标记“▲”,表示该专业有“色盲、色弱者不取”的要求。标记“●”,表示该专业有“单色不能识别者不取”的要求。

二、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2022年同济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报考学生原就读本科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或属于同一学科门类、但不属于同一本科专业类。具体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本科专业类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执行(详见附件1)。考生须满足以下报名条件:

1.考生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

2.本科阶段在校表现良好;

3.身体条件符合招生专业体检要求,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三、报名方式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在2022年5月27日-2022年6月3日期间登录我校“特殊类型招生报名系统”(https://zsb.tongji.edu.cn/tslxzs)(以下简称报名平台),根据报名平台的要求和流程,如实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相关报名材料,完成报名申请。每位考生仅能填报一个专业志愿。报名材料如下:

1.《同济大学2022年第二学士学位招生报名表》(下载后本人签名并上传);

2.本人身份证;

3.本科阶段成绩单;

4.应届毕业生提供在读证明,且须在入学前取得2022年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5.能够体现本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材料(如科研创新、论文发表以及社会活动表现等);

6.所获荣誉证明等。

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无需邮寄报名材料,考生必须上传所有完整报名材料至报名平台,所上传的报名材料应使用扫描生成的电子文件,以确保上传电子文件清晰可读。如因上传报名材料不完整、不清晰而影响材料审核,责任由考生自负。逾期未完成报名或未按要求上传相关报名材料者视为无效报名。

报名平台中查看审核结果的当前状态为“待审核”才表示考生完成报名流程。

四、考核选拔与录取

1.初审 

对于按要求完成报名并提交有效申请材料的考生,我校将组织专家进行申请材料审核,按不超过招生计划数150%确定通过报名审核的考生名单。报名平台中的志愿状态为“审核通过”的考生获得参加面试的资格。

报名审核通过考生名单在同济大学本科招生网和信息公开网公示。

2.面试

面试工作具体时间及要求在报名平台另行通知。

3.录取

根据考生面试成绩择优录取。拟录取考生名单在同济大学本科招生网和信息公开网公示。

五、入校管理

1.已录取学生持录取通知书,按要求在规定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逾期未报到者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2.已录取学生入学时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以及近半年内由具有体检资格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如无法提供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体检报告,将取消入学资格。新生报到时,如具有其他高等教育在读学籍者,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3.招收学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全脱产学习,学籍管理按《同济大学学籍管理规定》执行,纳入学校学籍管理系统。

4.已录取学生全部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须在入学时转入同济大学,可参加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和优秀奖学金的评定,可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毕业时可自主择业,并纳入学校就业方案,按照学校就业工作实施办法执行。

5.第二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按现行毕业证书和学位管理证书管理办法颁发。毕业证书上注明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名称、学习时间等内容;学位证书上明确标识“第二学士学位”字样。

6.学生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毕业要求的,不再延长学习时间亦不实行留级制度,可发结业证书。对退学学生,学校发给肄业证书或写实性学习证明。

7.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学生按当年应届生身份派遣并办理相关就业手续。学生如中途退学,按退学当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派遣。

8.临床医学专业每年收费标准为6000元,其他专业每年收费标准为5000元。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标准不同,一般为每学年800-1200元。

9.录取学生的学习和住宿校区与相应专业本科生一致。

六、监督机制

为确保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工作公平、公开和公正,招生工作过程接受学校招生工作监督小组的严格监督,同时接受社会监督。考试、面试全程录像。学校监督部门邮箱:jcc@tongji.edu.cn。

七、其他

1.考生不得有伪造有关证明等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将取消其考试资格、预录取资格或取消其学籍。

2.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工作报名及选拔考核不收取任何费用。

3.我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机构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

4.本简章由同济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八、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瑞安楼101A室

邮编:200092

电话:(021)65982643

传真:(021)65981513

邮箱:tjzsb@tongji.edu.cn

同济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bkzs.tongji.edu.cn

同济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

2022年5月27日

 

附件2:专业介绍

一、临床医学(灾难医学方向)

临床医学(灾难医学方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既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又涉及灾难救治和应急管理等,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学科交叉性,社会协作性和国际合作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其内涵也极其丰富。灾难医学研究在各种灾难情况下,实施紧急医疗救治、卫生保障和疾病预防,涉及灾难预防、灾难现场急救、救援的组织指挥管理和灾后恢复重建等,与临床医学各专业结合,将其运用到防灾、救灾、减灾的实践中去,及时解决由灾难带来的健康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灾难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突发灾难事件与现场急救的医疗救护原则;掌握各种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急危重症的判断和救治决策,提高处理突发灾难事件的政策和能力水平。旨在培养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灾难医学救治基本技术以及灾难现场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特别说明:根据有关规定,本专业毕业生不能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护士资格考试。

二、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通过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挖掘、阐明和理解生物大数据包含的生物学意义,推动了转化医学、脑科学、新药研发、精准医学等各层次的生物学研究。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精准医学”大背景之下,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数理、生物、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生物信息学专业人才。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的发展始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先导和支柱,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的进步与腾飞离不开材料学科的支持。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的学科,涵盖了功能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方向。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活跃的创新思维、突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以及团队意识、协作与沟通交流、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研究、分析和解决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胜任材料相关领域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引领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高级技术、研发和工程管理人才。

四、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是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学科,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同济大学是我国率先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市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等学校。本专业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60余年发展,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具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在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专业排名”中,全国地质工程专业排名第4(A类专业);最新一期CWUR世界大学工程地质工程专业排名第2。

本专业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实践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具备地质学和工程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地质工程调查、勘察、设计的专业知识,具备分析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实践能力,具备跨界发展能力,能胜任城建、交通、水电、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咨询、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领导意识、系统思维、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毕业五年左右,通过继续深造或自主学习,德智体美劳持续发展,具备工程师的执业能力,能胜任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技术开发或科学研究等团队骨干的工作,适应行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

五、海洋技术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海洋技术新工科专业发展依托“国之重器”——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海洋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跨学科人才培养为特色,以“厚基础、强能力、突特色、重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强化高素质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围绕海洋智能装备研发和海洋大数据处理技术开设课程,培养海洋观测技术和海洋信息技术方向的国家战略型新兴海洋技术人才。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海洋科学、海洋信息技术、海洋观测技术领域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胜任海洋技术领域前沿科学研究、设计研发、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工作;通过终身学习在毕业五年后能够成长为海洋技术相关领域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六、应用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专业在同济大学创办四十余年,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专业于2019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在2021年软科排名全国第三位,位列A+专业层次。应用物理学专业设有两个方向——“凝聚态物理学”和“声学”。由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以及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为两个方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支撑和保障。凝聚态物理是我院的优势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针对国际前沿和行业需求,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在凝聚态理论、新型微结构材料、光子晶体、辐射发光材料、特种电介质功能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等项目,并进行了国际前沿研究和高科技技术产业化的探索。应用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学科交叉多、渗透强以及应用广的学科之一。近年来,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在国内应用声学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并在原有超声、建筑声学的基础上,在电声学、噪声学和噪声控制、光声学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立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声学教学体系。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未来国家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既掌握扎实数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具备较强的电子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在新型功能材料、应用声学等方面从事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的理工复合型的,知识面宽、基础厚重、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有理想抱负,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

七、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是运用数学、物理、人工智能、经济学、心理学等知识,对由人员、机器、物料、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改进的工程学科,是一门集机械、管理和经济等多种工程技术的交叉性学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在学科领域面向国家工业化和网络化的主流行业,以国家重大制造和服务业需求为背景,毕业生是国家所急需的综合性技术与运作管理复合型人才,在教育部统计就业率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同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始建于2000年,主要以复杂生产与服务运作系统为背景,重点研究生产与服务系统的设计规划与调度、智能制造系统分析与仿真、大型复杂系统的协同优化建模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运作管理、大型供应链规划与设计、智能制造系统精益改善与生产运作、人工智能与智能管控、制造过程质量智能控制等。同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所依托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历史上可以追溯到1912年,是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智能管控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未来国家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有理想抱负,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和高能力,能承担生产、制造、服务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并能面向未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性卓越人才。通过工作实践、继续深造等方式,在毕业三到五年内成为本单位的技术与管理骨干。

八、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发展和建设需要,培养在能源、动力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与产品设计、系统运行及相关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由建筑热工专业发展而来,经过60多年发展,形成了智慧能源系统、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废弃物超净资源化与能源化技术、制冷与低温技术四个特色方向,2020年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结合国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结构调整、智慧能源等的重大战略需求,以“能源高效清洁转化利用、综合智慧能源系统规划设计、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管理”为主线,构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毕业后,经过 5 年左右的工作或学习深造,预期职业能力为:

1.能够认知、分析和解决能源、动力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

2.能够负责和管理涉及多学科的研发设计类项目和涉及复杂背景的运行项目;

3.能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能与国内外同行、客户与公众有效沟通;

4.胜任岗位职责,并根据工作需求,通过多种教育途径,继续深造和自我学习,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

九、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机械工程为基础,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学科相融合,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各种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生产过程及企业管理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教育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其下属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是“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长单位,主办《中国工程机械学报》;建有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拥有教育部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研究所等省部级平台,共建上海市数字光学前沿科学基地和上海建筑机械安全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同济大学-西门子机电控制实验室等近2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

百年来,本专业旨在研究发展工程科学与技术,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撑和前沿技术。本专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国际化特色办学,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五方面综合特质,成为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和汽车高铁等领域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

十、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依托同济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紧扣“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其培养方案融合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制造智能化关键技术,是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

本专业依据同济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信息等相关专业知识及人文职业素养;具备面向工程实践,发现、分析、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并具有国际化视野;身心健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精神的人格。毕业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智能制造相关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工作,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成为本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

微信扫码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