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2023本科专业概览——表演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2-06-01 00:00:00 817次浏览

专业概览344.jpg专业概览345.jpg

  含表演专业
  表演
  培养目标
  同济大学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本专业立足同济大学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愿景,立足同济工科见长的学科优势,明晰出“培养兼具文化内涵和专业技能的‘一专多能’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和“服务一流大学文化建设”两大发展定位,创新提出“学思践悟贯通、知情意行一体”总体育人理念,搭建“育人思政要素聚合——教学实践平台复合——多元联动场景融合”人才培养路径,建有“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拓展”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建设机制,打造了立体多维的艺术实践体系,构建出多平台联动、个性化兼具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出专业建设一域与大学文化涵养全局同频共振、联通互动的人才培养生态。
  本专业培养的本科人才应是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崇高的艺术职业理想,具备高度的艺术职业道德,具备广泛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的戏剧影视表演知识,熟练掌握戏剧影视表演技能,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级艺术工作专门人才,成为相关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精英与社会栋梁,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特色优势
  本专业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综合学科优势,师资包括多位活跃在国内戏剧影视表演及导演行业的一流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努力提供各种机会,使在校生与毕业生能够大量参与专业影视、戏剧表演的创作活动,获得了社会高度的认可,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
  2013年,由本专业大量学生担纲主演的话剧《钱学森》获“中国戏剧奖”、“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其中毕业生段思成夺得“中国校园戏剧节最佳表演奖”,并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2016年起,本专业连续创作演出的“同济舞台剧三部曲”校史剧《同舟共济》、大师剧《国之英豪》和英烈剧《铸诗成剑》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其中《国之英豪》剧目入选成为上海市教委“名校大师剧创编巡演计划”。《铸诗成剑》作为同济大学建党百年的献礼作品,主创团队和演员全部由我专业师生担任,光明日报以“原创红色艺术作品绽放校园舞台”为题进行了特别报道。

  专业内涵
  1、课程设置:
  我专业课程强调模块化灵活组合,催化课程之间的广泛交叉融合,致力于将“戏剧影视表演单科训练”变革为“表演创作工程”,以专业课程为砖,以思政和跨学科课程为瓦,建筑起新时代表演专业课程新体系的高楼大厦。
  创新点:(1)同一框架下内部课程广泛交叉,凸显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2)灵活嵌入思政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模块,同专业课程和谐统一。
  2、核心课程:
  表演片段训练、表演大戏训练、台词、声乐等核心课程创新地以思政主题为圆心,以核心课程为圆周进行重新设计。变革后的核心课程,将突出思想性、实践性、专业性和拓展性。
  3、人才培养目标:
  重新定义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职业演员转变为培养表演创作工程师。其变化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特点由“专业单一性”变化为“宽口径复合型”的艺术工程师。
  另外,从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上,职业演员以导演要求下的执行力为终点。但在新引擎驱动下的同济表演创作工程师们,将以执行力为起点,同时兼具全媒体多形态艺术项目设计管理能力、创作方法和传播手段的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对行业进行迭代变革的能力。
  4、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铸造同济文化品牌,讲好中国精神故事。该引擎驱动下,我专业将继续锤炼已完成的“同济三部曲”,打造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同时,深挖四史精神和同济红色基金,形成制度性的主旋律原创作品的推陈出新。以上这些都将作为主要教学成果,和变革后的课程体系形成广泛联动。
  5、社会服务功能:
  我专业将服务大学的美育通识课程群,横向拓展大中小学美育实践平台,实现美育实践增趣提质。
  创新点:(1)锚定服务大学艺术通识教育,延伸专业教学内容,;
  (2)联合团委共培学科交叉背景的文艺骨干人才,开设“社会表演培训”等系列项目吸引教师和本研学生参与,致力于以艺术实践“小球”带动学校美育育人“大球”,实现艺术教育在大学德育和美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突出效果,延伸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领功能。
  (3)双减政策背景下,辐射和指导中小学德育美育实践平台建设,助力健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格修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科研平台
  我专业沉淀有综合类高校表演艺术专业体系化建设的特色案例经验作为艺术实践类科研平台,输出形成“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同济样本”,育人成效广获社会认可。《双一流建设视域下优势学科交融的表演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知情意行”进阶式美育教育体系创新与实践》分别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总结案例《及人之美,教化于艺——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三全育人”要求下综合类大学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分别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二等奖;《铸诗成剑》荣入百年高校“四史”学习联合讲坛;教师受聘教育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及影视戏剧教育专委会首批专家等;各类建设成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和报道,育人成效广受称赞。
  我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获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时代风貌特别奖”,第三届“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全国赛区大学生组二等奖、上海赛区大学生组二等奖;专业教师获第三届“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上海赛区教师组一等奖、二等奖。

  培养特色及亮点
  本专业提升了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实效,师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成绩斐然。学院获批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学院、2支领航团队,建设有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课程思政重点示范课程等;多位学生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主演作品入围电视剧顶级奖项“飞天奖”等。
  国际交流
  表演专业依托音乐与表演系的国际合作资源,广泛开展艺术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主要参与艺术与传媒学院与奥地利中国音乐学会举办的第一届中奥音乐教育(上海)论坛和中奥音乐教学法研讨会暨奥地利奥尔夫教学法研讨会。该论坛以促进两国院校、两国音乐教师和青少年之间的音乐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为目标的国际论坛。在论坛中,中奥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心在同济大学落地。该中心成立后,将引入奥地利奥尔夫教学法专家,与中方专家学者共建中奥艺术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培训课程,助力于本土有志于为艺术教育事业奋斗的师资人才共同成长。
  校企合作
  表演专业同行业内颇有声望的企业开展了多维度、多层次和多平台的合作,在学院设立了多项高级别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和实习平台。
  较有影响力的有:
  1.同济大学·小爱未来国际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
  2.中小学德育美育创新研究中心
  3.刘世宁舞蹈工作室
  4.新征程剧本推理游戏工作坊

  实践创新
  表演专业打响了“艺传出品,同济精品”文化品牌,创排演系列艺术精品,助力传承弘扬“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校园精神文明。五年来,原创排演有校史舞台剧《同舟共济》、大师剧《国之英豪》、英烈话剧《铸诗成剑》等文艺精品,从编剧、导演、音乐、舞美、媒宣等各方面都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新生教育季、红色艺术季、沉浸式大思政课和示范党课等特色项目,建设成为学校思政教育重要平台。《从军志愿书》片段获全国大艺展戏剧类专业组一等奖等。重点打造的“同济校史-同济大师-红色同济”三部曲,成为营造一流大学文化,唱响同济文化品牌的重要代表。

  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去向包括各类电影、电视、戏剧制作公司以及文化和教育事业单位等。每年有60%~70%的毕业生活跃于各大顶级影视剧摄制组和全国的话剧舞台,其中有20%~30%选择签约电视台、演艺公司或剧团,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上海现代人剧社、锦辉传媒、开心麻花、孟京辉剧团等。其余10%左右选择继续深造,求学学院校有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等。
  随着上海市政府颁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上海市的人才落户政策对“双一流”建设高校作出了大力的倾斜。因此,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影视表演专业成为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率先享受上海市人才落户新政策优惠的表演类本科专业。
  杰出校友
  董 琦 2007级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道士下山》中女主角
  赵晓露 2008级 教育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影视戏剧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小小艺术家·创意戏剧”首席专家,壹剧文化创始人,日记体戏剧表演工作坊创始人。同济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英国CIP高级注册国际礼仪培训师。2009世界旅游形象大使总决赛——迎世博长三角特别赛区形象代言人。4D多媒体沉浸式儿童音乐剧《海蒂》出品人,儿童英文戏剧《The Jungle Book》制作人,大型原创中英文音乐剧《漫卷西风迢迢路》、《追梦·少年》(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桥》、《少年天骄》制作人等。曾参演电视剧《心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电影《第一百零一次求婚》、《云之锦》等
  杜光祎 2007级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话剧《盗墓笔记》、《繁花》男主角
  朱嘉琦 2009级 出演电影《铠甲勇士之雅塔莱斯》;出演电视剧《半路父子》、《明星志愿》、《轩辕剑之汉之云》;主演电视剧《蔓蔓青萝》、《赢天下》、《猎罪图鉴》
  海 玲 2010级 电视剧《太子妃升职记》女主角
  林昕宜 2017级表演专业学生,在校生期间作为女一号参演的电视剧《你好,对方辩友》成功入围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成为中国表演艺术专业院校中屈指可数的入围“飞天奖”的在校生演员

微信扫码阅读/分享